讓「不可能」變成「可能」
張崑將
2020.03.21編輯
論語研討班帶班心得
剛開始郭主任及珠釵老師找我開設儒學研討班時,自己實在很猶豫,覺得自己在教學與研究之餘,實在抽不出時間帶這麼一個可能時間很久的班,甚至現起「不可能」的心境,希望最好不要找我開班。但郭主任他們還不放棄,特地又冒著大雨跑到師大校園來找我,這下子想拒絕都不行了,因受其誠意感動,內心也有一鼓勵力量隱約地告訴我,如果自己都不身先士卒,如何說服我自己是一個儒學的好樂者、推廣者,還是我終究只是一個滿足在書齋研究儒學的人,想到孔子所說:「見義不為,無勇也。」乃接下這個既有壓力又充滿期待的任務。
現在帶班已經超過半年了,感恩加入儒學研討班的護持幹部,也感恩讓我有機會認識好樂學習儒學的學員們,每次準備、研討、結行,都讓我重新獲得讀經典的喜悅,也逐漸看到學員們的改變。本來我已經忘記當初拒絕帶研討班這件「不可能」回答的這件事,直到最近我們帶班共學到〈八佾篇〉第六章時提到「季氏旅於泰山。子謂冉有曰:『女弗能救與?』對曰:『不能。』子曰:『嗚呼!曾謂泰山,不如林放乎?』」當下對孔子的學生冉有直接回答「不能!」那種不假思索,直接回答「不能!」不正就是自己當初回應郭主任要我開班時的第一時間的內心相狀嗎?驚覺自己也是冉有的當下,並非沮喪,反而非常喜悅,原來我捉出自己的「心中賊」了。原來我們內心有很多的「不能」,阻礙我們前進的動力,今天重讀到「季氏旅於泰山」章,想到如果沒有同行善友,那個「不能」就永遠「不可能」了,這就是經典的力量,就是同行善友的力量。歡迎大家一起來研讀儒學經典,改變自己,也改變這個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