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場人生潑墨
2017.09.20編輯
一場人生潑墨【台北國畫花鳥班體驗】
想說擅以毛筆繪畫的人總是氣質芬芳、柔順溫婉,課堂上大都安靜屏息繪畫,一根針掉下地都鏗鏘有聲吧?
沒想到台北精采人生成長學坊的「國畫花鳥班」是個歡樂窩,初次見到羅秋昭老師,就被她大器俐落的風度所吸引,尤其她以爽朗自信的教學方法,帶動學員此起彼落的歡笑聲。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,還真是獨樹一格的國畫班!
課堂上,老師透過一起觀摩彼此的臨摹畫作,引導學員接納自己和他人作品中的優缺點,最最特別的是,自許為儒家子弟的羅老師,會把長久浸習的儒家文化帶入國畫研習中,學員們學畫的同時,學習到更多寬愛待人的精神。
與眾不同的國畫學習
秋昭老師是抗日英雄羅福星的孫女,四歲時父親過世,跟著母親在台東生活,為了三餐,只能跟在媽媽後面去賣菜、幫傭。雖然童年少了和同伴們一起爬樹、玩捉迷藏的時光,但成長後的她比一般人涵藏更多的體貼、包容與熱情。
天資聰穎的秋昭老師,一生以老師為職志,台北教育大學副教授退休後,曾擔任志工至巴西等海外地區教授華文;並受聘僑委會編寫華文教材,可謂著作等身。
本身就是活字典的她將儒家思想與國畫結合,體悟到筆的四德「尖、齊、圓、健」(好的毛筆要有「鋒利、齊整、飽滿、暢順」的特點),正與人生道理相應,做人也要有四德:敏捷(尖)、樂群(齊)、度大(圓)、如天行健般自強勇悍(健)。
生活閱歷豐富的秋昭老師,常常順口溜出許多好記的口訣,帶領學生進入國畫天地,並活用於生活之間。有同學畫裡只見一枝孤竹挺拔、其他枝葉稀疏薄立,老師說要「對稱與呼應」:只要有一樣東西存在,就要留意與他物相互間的關係。人與人的相處不也是這樣嗎?有同學畫中兩竹並茂各據東西,老師說要「大小與協調」:一個團體不能有兩個老大!仔細想想:家庭、職場、政界不都是如此嗎?有同學畫著兩朵方向不同的花,老師說要「相向不要相背」,的確,背對背的生活誰能受得了!
教學靈動,學生進步神速
秋昭老師畫國畫已三十多年,以花鳥畫為主,寫出了梅蘭菊竹文人畫的風韻。畫風如人,個性爽朗睿智的她上課氣氛輕鬆,學生們多圍坐在老師桌旁,依序拿出前週的回家習作給老師點評,老師總能因材施教、給予不同程度的同學不一樣的教導。遇到害羞怕被批評的同學,老師先給予肯定,提升他的自信心,再徐徐指引;有些同學比較大方勇於表現,老師更不藏私、非常仔細的提出需改進之處和進步的訣竅。
有時老師會故意畫壞,大方示範如何救起一幅畫,讓學生增長信心,同時帶出技巧也提點同學容易犯錯的地方。老師也鼓勵大家多畫,每堂課結束後老師會把自己的畫借給同學帶回家臨摹。老師舉前總統蔣經國先生畫梅為例,每次總是交二十、三十張作業,所以經國先生的梅花越畫越有神韻。勤能補拙、壞的畫可以救起、朽木也可以雕琢,在老師的善巧教授之下,同學們回家後都樂於習作、每週都認真交不只一份畫作。
秋昭老師說學佛之後更明瞭學佛常欲歡喜緣,所以總是想著如何讓學生歡喜學習。沒學過的新人要給他希望幫他找到優點,讓他產生好樂,歡喜來學習。曾學過畫的人要讓他跟別人相互包容。老師說:「每一個人都要跟很多人學習,我也是跟著大家學習,教學相長。」國畫班的同學有的年紀稍長,人生經歷豐富,但老師鼓勵大家要常學、長學,活到老學到老,這才是最精采的人生。